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9
- 题名/责任者:
- 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彭建兵, 卢全中, 黄强兵等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01
- ISBN及定价:
- 978-7-03-051676-3 精装/CNY498.00
- 载体形态项:
- xvi, 661页:图 (部分彩图), 地图;27cm
- 丛编项:
- 新世纪工程地质学丛书
- 个人责任者:
- 彭建兵 著
- 个人责任者:
- 卢全中 著
- 个人责任者:
- 黄强兵 著
- 地名主题:
- 汾渭盆地-地质断层-研究
- 中图法分类号:
- P548.225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641-656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论述了汾渭盆地地裂缝形成的地质背景:通过大量野外调查,系统总结了汾渭盆地地裂缝在拉张盆地区群发、沿活动断裂带集中、顺地貌变异带展布、在地面沉降区出露、在黄土湿陷区散布的发育分布规律;通过各种勘探和监测手段,发现了汾渭盆地地裂缝走向分段、平面分支、垂向分异、剖面分带的立体结构特征,揭示了其垂直位错为主、水平拉裂较小、水平扭动甚微的运动规律以及周期性开裂、分段活动性差异和人类营力增强的活动规律;通过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揭示了地裂缝的区域群发机制、盆地同生机制、断裂共生机制和水动力再生机制,提出了构造控缝、应力导缝、抽水扩缝和浸水开缝的地裂缝成因理论;揭示了工程建 (构) 筑物在地裂缝活动下的致灾规律,提出了控制采水、合理避让、适应变形、局部加固的减灾技术;研究了高铁与地裂缝相交以及地铁与地裂缝小角度相交时的变形破坏特征及致灾机理,提出了高铁及地铁T程的地裂缝减灾技术体系。
- 使用对象附注:
- 本书可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工程勘察与设计、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和大中专院校学生参考。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P548.225/P412 | 004062529 | ![]() |
可借 | 自然科学书库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