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4
- 题名/责任者:
- 阿拉乌戈人/(西) 阿隆索·德·埃尔西亚·伊·苏尼卡著 段继承译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 ISBN及定价:
- 978-7-100-21815-3 精装/CNY198.00 (2册)
- 载体形态项:
- 2册 (819页):图;20cm
- 统一题名:
- La Araucana
- 个人责任者:
- 埃尔西利亚·伊·苏尼卡 (Ercilla y Zú?iga, Alonso de), 1533-1594 著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段继承 译
- 学科主题:
- 史诗-西班牙-16世纪
- 中图法分类号:
- I551.23
- 出版发行附注:
- 本书获“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资助
- 相关题名附注:
- 书中有西班牙语题名。
- 责任者附注:
- 责任者规范汉译姓:埃尔西利亚
- 提要文摘附注:
- 《阿拉乌戈人》 是拉丁美洲殖民地时期最早的一部史诗。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全诗规模宏伟、气势磅礴,包括2634首16世纪流行的规范的11音节8行诗,共计21,072行。远长于荷马史诗《奥德赛》(约12,110行)和《伊利亚特》(15,693行)。也长于14233行的但丁的《神曲》。诗歌主要描写16世纪中叶以瓦尔迪维亚为首以及后来的阿尔马格罗的西班牙征服军征服南美洲智利和智利中部土著印第安阿拉乌戈人的残酷历史。诗歌描写阿拉乌戈人民以不同形式顽强反抗征服者目的是摆脱强套在他们头颈上的桎梏的基本史实。诗歌详尽记述了西班牙征服者的残暴、野蛮、贪婪的丑恶行径和狰狞面目。同时诗歌也淋漓尽致地歌颂了智利土著民族阿拉乌戈人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抗争。诗歌还在不同的篇章描写智利自然风景和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史诗第一卷出版于1568年,从智利的风土人情开始讲起,讲述了西班牙征服者来到智利之后,与当地原住民阿拉乌戈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一卷集中描写了西班牙人与阿拉乌戈人之间的大大小小的战役。有时是西班牙征服者占据优势,有时又是阿拉乌戈人大获全胜。诗人并没有站在某一方,也没有突出描绘某位英雄,而是将战争场景和参战人员群体作为了讲述的对象。阿拉乌戈人的扛木头比赛、西班牙统帅维尔瓦迪亚被杀、十四名英雄奋勇杀敌、堂娜梅西娅守护康塞普西翁城、阿拉乌戈人欢庆胜利、掷长矛比赛、拉乌塔罗与特瓜尔丹的生离死别、连科与安德雷阿的搏斗等场景细致逼真,描写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卷出版于1578年,延续第一卷的内容,从西班牙人到达康城(康塞普西翁城的简称)开始说起。阿拉乌戈人与西班牙人继续战斗,大小战役无数,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如贝特戈楞与图卡贝尔的较量、安达琏山谷之战、加瓦利诺被砍去双手后绑上两把尖刀继续投入战斗、格拉乌拉的不幸遭遇、连科与图卡贝尔的较量等。有意思的是,诗人借助柏洛娜托梦、费东博士的玻璃球等方式,描述了圣金廷之战与勒班陀海战,颇有几分“夹带私货”的味道。 第三卷出版于1589年,故事从连科与图卡贝尔较量结束之后开始。西班牙人与阿拉乌戈人之间的战斗仍在继续,作者不再描述战争整体,而是重点讲述了一场战斗:西班牙统帅雷伊诺索定下计策,让土著士兵小安德烈骗阿拉乌戈人,说西班牙士兵有午睡的习惯。阿拉乌戈统领考波利坎相信了小安德烈的话,趁着西班牙士兵“午睡”的时候发动进攻,结果可想而知。阿拉乌戈人惨败,统领考波利坎也被俘。除了这场战役之外,诗人故技重施,还讲述了黛朵建城以及腓力二世参加葡萄牙王位继承之争的故事。 为了向腓力二世表示忠心,每一卷的正文开始之前,诗人都会加上或长或短的献辞。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I551.23/S552/2 | 004285774 | 下 | ![]() |
可借 | 文学书库 |
I551.23/S552/2 | 004285775 | 下 | ![]() |
可借 | 文学书库 |
I551.23/S552/2 | 004285776 | 下 | ![]() |
可借 | 文学书库 |
I551.23/S552/1 | 004285771 | 上 | ![]() |
可借 | 文学书库 |
I551.23/S552/1 | 004285772 | 上 | ![]() |
可借 | 文学书库 |
I551.23/S552/1 | 004285773 | 上 | ![]() |
可借 | 文学书库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