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10 __ |a 978-7-300-32952-9 |d CNY109.90
- 092 __ |a CN |b 社科SX2429QH-011
- 099 __ |a CAL 012024110297
- 100 __ |a 20241011d2024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 |A fei yan yu gou tong jing dian ru men |e 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 |f (美) 弗吉尼亚·佩克·里士满, 詹姆斯·C. 麦克罗斯基, 马克·L. 希克森三世著 |d = Nonverbal behavior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f Virginia Peck Richmond, James C. McCroskey, Mark L. Hickson Ⅲ |g 鲁心茵, 储浩翔译 |z eng
- 210 __ |a 北京 |c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d 2024
- 215 __ |a 389页 |c 图 |d 23cm
- 225 2_ |a 再读经典系列 |A zai du jing dian xi lie
- 314 __ |a 弗吉尼亚·佩克·里士满, 西弗吉尼亚大学人类传播学教授, 杰出研究员。写过许多关于公共演讲、组织、非言语、教学和沟通方面的著作。詹姆斯·C. 麦克罗斯基, 西弗吉尼亚大学传播研究系名誉教授。马克·L. 希克森三世, 在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任教超过25年, 获得了该校的总统教学奖。
- 330 __ |a 本书通过多个章节, 系统地探讨了非言语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多种表现形式和深刻影响。从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姿态体态, 到声音音调、眼神交流等方面, 本书都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剖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技巧, 读者可以学会如何准确识别和解读非言语信号, 从而更精准地把握他人的情感状态、意图和态度。本书既有专门章节介绍各种形式的非言语行为, 又有相应章节讲授这些非言语行为要素在沟通情境中的作用, 希望这种作用-要素-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读者对人际交流中的非言语沟通形成更为全面、完整的认识。
- 500 10 |a Nonverbal behavior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 Nonverbal Behavior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m Chinese
- 517 1_ |a 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 |A ying xiang ren ji jiao wang de zhong yao li liang
- 606 0_ |a 人际关系 |A Ren Ji Guan Xi
- 701 _1 |a 里士满 |A li shi man |g (Richmond, Virginia Peck) |4 著
- 701 _1 |a 麦克罗斯基 |A mai ke luo si ji |g (McCroskey, James C.) |4 著
- 701 _1 |a 希克森三世 |A xi ke sen san shi |g (Hickson Ⅲ, Mark L.) |4 著
- 702 _0 |a 鲁心茵 |A lu xin yin |4 译
- 702 _0 |a 储浩翔 |A chu hao xiang |4 译
- 801 _0 |a CN |b TJDX |c 20241011
- 905 __ |a AUSTL |d C912.11/L754